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德国终身学习国家资格框架研究(2)

时间:2016-02-01 09:21 点击:
国家资格框架工作组作为一个咨询机构,对DQR的实施和发展提出建议,其成员除联邦政府和州协调组的成员外,还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的代表、社会合作伙伴以及研究和实践专家等,吸收了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国家资格框架工作组作为一个咨询机构,对DQR的实施和发展提出建议,其成员除联邦政府和州协调组的成员外,还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的代表、社会合作伙伴以及研究和实践专家等,吸收了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开发和实施德国资格框架。该工作组具体负责:开发新的教育课程和形式;资格目录的更新;保障DQR与EQF对接的透明性等。共识原则是资格框架工作组成员之间协作和决策的基础,与DQR相关的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成员的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整个DQR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每个代表都有发言权,并确保能把研究和讨论结果及时反馈到各自代表的机构或委员会,在程序上保证了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协作参与。
  这两个专门机构协同领导DQR的开发和实施,两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教育和文化事务部部长常设会议、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各州经济部长会议以及联邦经济与技术部部长会议关于德国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联合决议》[10],所有与DQR相关事宜均需两个专门机构在此法律框架下按照共识原则达成一致意见方可实行。这种做法保证了资格框架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框架开发和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推行试点项目
  为探讨DQR草案的可操作性,开发易于理解、协商一致的资格分配示例,德国选择四个职业活动领域对DQR实施试点测试,分别是金属加工/电气行业、卫生、贸易和IT行业。2009年5月25日,资格框架工作组主持召开测试工作启动会议,宣布成立四个工作组:“金属加工和电气行业”工作组、“卫生”工作组、“贸易”工作组、“信息技术”工作组。他们主要负责各自领域的DQR矩阵测试工作,具体包括:基于能力的概念将样本资格分配到恰当的等级;检查草案需要做哪些调整;对本行业资格进行全面调查并与相关教育机构对话,力争达成DQR资格等级分配共识等。测试结果由各组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资格框架协调组和资格框架工作组,作为改进和完善资格框架的参考。
  (三)协调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在DQR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极为关键,德国积极吸纳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其中,包括所有教育部门的专家和从业者;教育部、文化事务部和经济部的代表;社会伙伴(行业协会和工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的代表;科研机构的代表等,力求全面关注社会、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系统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需求。
  此外,为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确保资格框架的透明度,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将DQR的实施进展向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公众详细告知。如,定期举行公开讨论会、研讨会、听证会和咨询;邀请专家公开演讲;开通市民热线,回答相关问题;制作信息宣传资料(传单、手册等);建立政府网站(www.deutscherqualifikationsrahmen.de)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向公众公布DQR实施的最新动态;举行国家和国际层面的专家论坛,进行经验交流与讨论。2013年,德国进行全国范围内国家资格框架的交流与咨询活动,将DQR的最新信息传达给广大公民,极大提高了DQR的公众关注度和社会认可度。
  (四)运用支撑措施
  1.建立学分转换体系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建立《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ECVET)的建议,要求欧盟成员国“创造必要的条件”,使ECVET在2012年之前“逐步应用”[11]。为此,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成立了ECVET国家协调点,负责与其他国家合作实施职业教育学分的试点项目。2007年,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推出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体系(DECVET)试点项目,其目的是在保持本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框架“职业原则”和“职业行动能力”的同时开发新的学分体系和模型,来描述、记录、评估、转换和保存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内的学习成果,简化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学分转换程序。同时,为提高学分的可转换性,使学习成果在不同学习情境之间更易于转移,2008年,德国共推出十个试点项目:预备职业培训和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之间;双元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之间;全日制职业教育和双元职业教育与培训之间;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和继续职业培训之间。2010年11月1日,德国对ECVET的原则、过程和工具进行测试,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实施ECTS学分体系。DECVET试点项目的开发以及部分试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渗透性、透明度和流动性。
  2.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
  DQR的目标之一是增加获得能力的途径,拆除教育系统之间的壁垒,促进终身学习,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了德国的特别关注。德国认为:个人学习经历中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获得能力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对于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获得能力的评估和认可程序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标准化;应广泛定义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结果评估的目标群体;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获得的能力也应该分配到DQR中,并验证颁发程序。基于此,德国成立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工作组,专门负责DQR中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并发布两个专家报告,《DQR纳入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结果》(2010年3月)和《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获得能力的认可》(2010年5月),为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提出参考和建议。此外,2011年6月,相继成立了两个专家工作组,“综合、政治和文化教育”工作组和“职业领域加工/电气行业、卫生、贸易、信息技术”工作组,负责起草DQR纳入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结果的建议,通过举例的方式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做示范分配,并制定相关标准要求。
  3.建立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9年,欧盟出台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框架》(EQAVET)和《欧洲质量保障标准和指南》(ESG),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欧洲资格框架和国家资格框架的实施。德国积极响应,进一步整合EQF和EQAVET质量保障的共同原则,以提高DQR的国际质量认证。德国认为,DQR质量保障的关键是确保接受教育或培训课程的毕业生真正拥有所描述的能力,保证理想的学习成果得以实现。为此,德国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不断改革探索,形成了各自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多样化的质量保障方法,不同教育系统在具体的法律框架、负责机构、机制和措施等方面各具特色,见表6。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德国各州学校部门的质量发展和质量保障措施越来越注重促进各类教育系统的平等,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系统中各类型学校之间的渗透性。
  表6德国教育体系的质量保障
  (五)与EQF对接
  欧盟EQF顾问组要求已建立NQF的成员国,尽快完成与EQF的对接,并提出了对接程序必须符合的十条准则[12],以确保对接工作的权威性、相关性、透明性和可读性。因此,为了便于与EQF对接,DQR在开发之初就采用八级结构,两个资格框架等级之间形成了清晰的“11”对应关系,见表7[13],保证了对接工作的透明性。在对接过程中,德国对两个资格框架的概念和描述符进行了详细比较。例如,对能力概念的理解,EQF作为一个透明的总体参照工具,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教育目标,能力是其学习成果的三大类别(知识、技能和能力)之一[14],具有宽泛的理解范围。DQR则清楚地表明“能力的概念是所有学习成果的总和”,“总和”不是简单的积累学习内容,而是在职业领域能运用知识和技能应对复杂问题和情境的能力,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其是指与个人专业及个人发展相关的学习成果(专业能力,个人能力)所达到的资格;另一方面其规定了在特定结构要求下所有学习成果的行动方向(如,6级资格规定需具有规划、处理和评估综合技术任务与问题的能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